一、蔬菜病蟲害發生特點 近年來,我國蔬菜面積迅速擴大,品種日益增多,栽培方式多樣,復種指數提高,特別是大量種植保護地和反季節蔬菜,使得多數蔬菜得以周年生產,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蔬菜作物的生態系統的平衡,致使蔬菜病蟲害的種類增多。當前我國已報道的蔬菜病蟲害有200余種,其中常年發生的病害有70多種,蟲害有50多種,幾乎任何一種蔬菜都可遭受病蟲害的侵染。另外,由于蔬菜種類增加、保護地面積擴大、栽培方式多樣、反季節栽培及國際交流頻繁等緣故,造成原來一些次要的病蟲害逐漸上升為主要病蟲害;還有因長期、過量、單一使用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越來越強,給防治帶來較大的困難。 二、防治病蟲害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目前蔬菜病蟲害的防治仍以化學藥劑為主,所以化學農藥污染的問題嚴重。不少菜農不能正確識別病蟲害,缺乏植物保護基本知識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能,依賴、誤用和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的情況較為普遍。不懂得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經常會出現打“保險藥”、打“馬后炮藥”、打“便宜藥”、打“高毒劇毒藥”及打錯藥等現象。 影響無公害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的農藥主要為殺蟲劑農藥(占70%),其中以有機磷殺蟲劑為主,尤以高毒、高殘留有機磷殺蟲劑為甚。有些菜農盲目追求效果而使用水胺硫磷、甲胺膦、三氯殺螨醇、呋喃丹,甚至于1059、1605等禁用的高毒、劇毒、高殘留農藥,造成蔬菜農藥殘留超標,人畜中毒事件時有發生,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病蟲產生抗藥性,生產成本提高等一系列問題。 三、蔬菜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策略 因為任何一種防治方法都不是萬能的,依靠單一的方法防治病蟲害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來控制病蟲害,是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關鍵策略。在綜合防治中,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因時、因地制宜,合理運用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達到經濟、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蟲危害的目的。 (一)植物檢疫首先要了解本地區的檢疫對象,比如美洲斑潛蠅、美國白蛾、番茄潰瘍病、黃瓜黑星病、馬鈴薯金線蟲等都是當前蔬菜作物的檢疫對象。不論由哪里引進蔬菜種苗,都應通過有關部門檢疫,確保不帶入危險性病蟲害。尤其不應從疫區引進蔬菜種苗,以防傳染性病蟲害的蔓延。 (二)農業防治農業防治是指利用農業管理手段和栽培技術,創造適宜蔬菜生長發育和有益生物生存繁殖而不利于病蟲發生的環境條件,避免病蟲的發生或減輕病蟲的危害。 1.選擇抗病良種。在選擇適銷對路、適合本地種植的品種前提下,應選擇豐產、優質、抗病蟲、抗逆性強的品種。同時要掌握品種的栽培特性,做到良種良法。注意品種的抗性表現和變化,一旦抗性喪失,應及時更新品種。 2.選擇生產基地。生產基地生態條件良好,無工礦企業污染源,遠離醫院、垃圾和主要交通要道,保護空氣和灌溉水清潔;基地菜田要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塊,并符合土壤環境質量的規定。 3.輪作倒茬。不要重茬,要合理安排茬口和不同種類蔬菜、不同抗性品種的布局。 4.消毒。①種子消毒。根據當地主要病蟲害選用合適的消毒方法,如陽光曬種、溫湯浸種、干熱滅菌等。②床上消毒。徹底清潔田園,因地制宜地選用無病蟲源的田園土、腐熟農家肥;苗床也可利用太陽能,蒸汽等進行高溫消毒。③棚室消毒。定植前用DDV乳油拌上鋸末,按比例與硫磺粉混合并點燃,密閉24小時,徹底放風后定植,或定植前及生長期間用5%百菌清煙劑,每畝用80克,密閉熏煙消毒等,可防治多種病蟲害,架材可用福爾馬林消毒,也可采用高溫悶棚。④肥料消毒。可以采用高溫堆肥、發酵等措施殺滅肥料中的病菌、蟲卵及害蟲。 5.培育無病蟲壯苗。采用營養缽育苗,寒冷季節要提高地溫,促使根系發達,增強抗病力;網紗覆蓋苗床,減少病蟲發生。 6.水肥管理。保持氮、磷、鉀肥適當比例,增施腐熟有機肥,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以增強蔬菜的整體抗性。 7.生態調控。改進栽培方式,加強管理,控制溫室、大棚的生態條件。如改良土壤、深耕細作、合理密植、地面覆蓋、深溝高畦、微灌或暗灌以及通風降濕、高溫悶棚等措施減輕病蟲害發生。 8.嫁接換根。可防治枯萎病、黃萎病、青枯病和線蟲病等土傳病害,還可防澇、防鹽堿。胚根切斷誘導生根技術也能防治土傳病害。 1.設施防護。保持設施的通風口或門窗處罩上防蟲網,夏季覆蓋塑料薄膜、防蟲網和遮陽網,可避雨、遮陽、防病蟲侵入。 2.誘殺。利用害蟲的趨避性進行防治。如黑光燈可殺300多種害蟲;頻振式殺蟲燈既可誘殺害蟲,又能保護天敵;懸掛黃色黏蟲板或黃色機油板誘殺蚜蟲、粉虱及斑潛蠅等;糖醋液誘殺夜蛾科害蟲;地鋪或覆蓋銀灰膜或銀灰拉網、懸掛銀灰膜可驅避害蟲等。 3.臭氧防治。保護地利用臭氧發生器定時釋放臭氧防治病蟲害。 (四)生物防治 1.昆蟲天敵。如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蟲、小菜蛾、斜紋夜蛾、菜螟、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草蛉可捕食蚜蟲、粉虱、葉螨等多種鱗翅目害蟲卵和初孵幼蟲,麗蚜小蜂防治白粉虱;捕食性蜘蛛和螨類防治螨類;瓢蟲、食蚜蠅、獵蝽等也是捕食性天敵。 2.微生物防治。蘇云金桿菌(B.T.)、白僵菌、綠僵菌可防治小菜蛾、菜青蟲;昆蟲病毒如甜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可防治甜菜夜蛾,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可防治棉鈴蟲和煙青蟲,小菜蛾和菜青蟲顆粒病毒可分別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蟲,阿維菌素類抗生素、微孢子蟲等原生動物也可殺蟲。 3.生物藥劑。農用抗生素如農抗120和多抗霉素可防治猝倒病、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黑斑病和疫病;井崗霉素防治立枯病、白絹病、紋枯病等;農用鏈霉素防治軟腐病和細菌斑點病;慶豐霉素、Bo~10(武夷菌素)新植霉素等農用抗菌素防治多種病害;黃瓜花葉病毒衛生疫苗S32和煙草花葉病毒疫苗N14防治病毒病;植物源農藥如印楝素、黎蘆堿醇溶液可減輕小菜蛾、甜菜夜蛾、煙粉虱等的危害;苦參堿、苦楝、煙堿、菜喜等對多種害蟲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米螨、卡死克、抑太保等昆蟲激素防治蔬菜害蟲效果也較好。 (五)化學防治無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學農藥,使用化學農藥是防治蔬菜病蟲害的有效手段,特別是病害流行、蟲害爆發時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關鍵在于要科學合理地用藥,既要防治病蟲害,又要減少污染,把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量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 1.正確選用藥劑。根據病蟲害種類、農藥性質,采用不同的殺菌劑和殺蟲劑來防治,做到對癥下藥。所有使用的農藥都必須經過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登記,不要使用未取得登記和沒有生產許可證的農藥,特別是無廠名、無藥名、無說明的偽劣農藥。 2.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在常見農藥中,劇毒農藥如鐵滅克、甲拌磷、對硫磷、硫特普;高毒農藥如殺線威、保棉豐、治螟磷、內吸磷、苯硫磷、久效磷、地蟲硫磷、克百威(呋喃丹)、甲基對硫磷、三硫磷、毒蟲威、乙拌磷、甲胺磷、磷胺、滅多威、甲基威環磷、殺樸磷、水胺硫磷、甲基環硫磷、甲基異柳磷、滅害威、硫丹、氧化樂果等禁止在蔬菜上使用。有些農藥如DDT、六六六、林丹、毒殺芬、氯丹、七氯、硫丹(賽丹、碩丹、韓丹)、三氯殺螨醇等,雖然急性毒性不高,但由于性質穩定,噴灑后在作物上或土壤中長期殘留,不易分解,是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也禁止在蔬菜上使用。此外,殺蟲脒在上世紀80年代初已發現有致癌作用,不得在蔬菜上使用。 3.選用無毒、無殘留或低毒、低殘留的農藥。①選擇生物農藥或生化制劑農藥。如B.T.、8010、白僵菌、菜豐靈、昆蟲病毒、天霸、天力二號等。②選擇特異昆蟲生長調節劑農藥。如:抑太保、卡死克、除蟲脲、滅幼脲、農夢特等。③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如:敵百蟲、辛硫磷、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甲霜靈等。④在災害性病蟲害造成毀滅性損失時,才選擇中等毒性和低殘留的農藥,如敵敵畏、樂果、速滅殺丁、天王星、敵克松等。 4.掌握施藥時機。根據病蟲害的發病規律,找出薄弱環節,及時施藥,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看天氣施藥。一般應在無風的晴天進行,氣溫對藥效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要根據天氣情況,靈活施用農藥。 6.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準則。①嚴格掌握安全間隔期。各種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同,一般是夏季為7天、冬季10天左右。②嚴格按規定施藥。遵守農藥使用的范圍、防治對象、用藥量、用藥限次等事項,不得盲目更改。③遵守農藥安全操作規程。農藥應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配藥人員要戴膠皮手套,拌過藥的種子應盡量用機具播種,施藥人員必須全身防護,操作時禁止吸煙、喝水、吃東西;不能擦嘴、擦臉、擦眼睛;每天施藥時間一般不得超過6小時,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脫去污染的衣服鞋帽手套,漱口,擦洗手、臉和皮膚等暴露部位,并及時到醫院治療。 |